盛泽一中“善思善创”型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日期:2021-12-28 22:30:29  浏览量:148

一、课程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资源,设置编排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二)学生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三)教师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理念

1.善思:

1)善思是指善于思考,慎重考虑。出自《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

2)本课程“善思”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思辩、善于反思。指向深度学习

2.善创:

本课程中“善创”指善于创新,是在本校“至善”文化的浸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得到成长,教学相长。

课程中的“善思”“善创”型课堂教学指,深度学习、培养一种什么思维方式、提升核心思养

三、课程结构与分类

1、职业体验类

2、兴趣培养类

3、技能掌握类

4、团队合作类

5、学科发展类

6、价值体认类

四、课程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峰

负责全面调控学校的校本课程分布及设置

副组长:陆建荣

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组员:朱伟、陈瑜、局海燕、徐新颖、顾蔚婷

负责制定课程纲要,积极从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并承担校本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积累课程成果,探究评价方式。

2、实施步骤

1)面向全体教师学生。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活动课,加强校本课程活动的研究。

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校本课程需要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3)撰写好校本课程教本

负责校本课程撰写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五、课程评价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

评价方式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学时总量;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档案。

六、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和领导。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促进校本课程顺利进行。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审议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和教师的相关资质进行审议,确定是否执行。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能力。

4、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控,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生、检测、评价都有规定。

5、加强课程档案管理,及时收集资料,为校本课程的逐步完善提供依据。

6、制定有利课程开发的支持政策,给予经费保障。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红安路699号
邮编:215228
电话:0512-63551925
苏ICP备2022047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