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一中校本课程建设总结:以创意造物推进校本课程新常态
日期:2021-12-28 22:40:39  浏览量:117

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与时俱进,要顺应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需要,朝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新内容、新方式。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通过打造特色实践项目开发校本课程,以项目带课程,通过师生互动,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资源。

下面以“盛泽一中创意造物节”为例,谈谈学校利用特色实践项目开展校本课程的做法和体会。

一、深掘文化IP,丰富项目内容

创意造物节是把奇思妙想做成产品,并在特定场地展示、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的文化艺术节。学校以创意造物节为平台,引爆学生思维火花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让每一种才华都得以在这里充分展现。

在具体实施时,学校通过对特定项目目标的设计与共建,引导学生将文化创意注入到自己的造物中,推动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创意项目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创意造物节,作为校园精神理念的载体,是诠释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媒介。将创意造物与校园文化结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意产品,不但激发了学生对自己校园的关注和热爱,也有助于学校品牌的打造,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在盛泽一中校园明信片项目中,学生首先通过手机、相机拍摄校园各处的美景,然后用ps手段进行转水彩处理,接着联系网络定制店进行定制印刷,最后形成高品质校园文创产品。在项目实践活动中,通过拍摄,学生们用艺术的眼光再现校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再现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变化,取景的过程,也是和校园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通过照片的数字处理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信息素养;而在网络定制过程中,学生通过平衡成本和美观的问题研究,锻炼出了经济头脑。

此外,还有书签、纪念册、文化衫等等,在毕业季,这些产品将成为学生最好的校园纪念产品。

2.创意项目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很多人喜欢西方的文化理念,重视国外新颖事物,却对本国传统文化很少关注,从传统工艺、传统节日、诗词歌赋到民族服饰等等……慢慢的谈出了大众的视野乃至轻易摒弃,有的濒临覆的边缘,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把传统工艺和当代审美结合起来,通过手工扎染、丝绸口金包制作、盛泽古建筑模型等一系列实践项目,将传统的文化宝藏灵活转化为实物,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再现与传承。

例如苏州美景纸雕灯项目中,学生们把苏州美景和传统漏窗相结合,设计成创意纸雕,再将一层层纸雕加入灯带,变成光影结合的新潮纸雕灯,达到了创意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3.创意项目与时代文化相结合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事物,从而引发新的文化潮流。在如此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创意项目也要注意与时俱进,贴近时代需求,包容学生的各种次元文化,切忌狭隘固守。

例如热缩片项目中,学生通过研究热缩片的材质特点,运用不同的上色手段,通过对热缩时间、程度的控制,制成各具特色的热缩制品,并将它们与生活实际结合,将之设计为纽扣、发饰、钥匙扣、项链等一系列主题的创意产品。不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也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向创造者转变,成为勇于实现自己想法的小创客。

不仅如此,超轻黏土、手工皂、石粉黏土、滴胶……随着对各种潮流手作的开发,学生的作品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

二、师生互为推进,自主寻觅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生为本,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而要让学生喜爱校本课程,就必须让校本课程源于学生,服务生活。学校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组织、指导、调控的作用,保证项目有序、有效进行。

1.学校前期引导

因为初中学生眼界有限,学生创意作品容易扎堆,导致同质化。因此,学校在前期要提供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启发他们呈现更多元化的作品。

①背靠网络

刺绣、陶艺、制包、染花……眼下,传统手作热在年轻人中日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各种手作相关的公众号、微博、秒拍等的不断涌现,它们为学生的创意造物提供了最好资源库。在旧时往往需要成为学徒才能学到的技能,你动动手指网上一搜就能找到。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每一个人有成为“大师”的可能。

②结合社团

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建立了很多社团,这些社团已成为创意造物节项目的实践基地。

各类社团根据自身特色,组建与之相关的创意造物子项目——十字绣、陶艺、模型等等。日常社团活动中,同学们沟通交流,探索手作的乐趣,为创意造物节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③链接社会

创意的物化离不开人力物力的支持,学校要起到链接桥梁的作用,联合社会、企业的力量,为学生创意提供支持。我们应该大力开发地方特色资源,例如博物馆、创业园等,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物化基地,提升学生的创意物化的专业性和品质感。

2.学生抱团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学校通过创意造物节的策划让学生亲身经历团队合作的乐趣,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了解团队精神的意义所在。

①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摊位

如果把学校比喻为一个人体的话,那一个个班级就是组成人体的一个个细胞。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学校特色项目打造的也离不开班级这个最小单位。聚沙成塔聚水成涓,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摊位,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可以很好地激发班内学生的积极性,为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良好的氛围。

各班级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确定班级摊位个性化名称,进行班级宣传海报和摊位布置的创意设计,集中班级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摊位。

②以小组为单位创意造物

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而应该给予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兴趣、能力的展示平台。班级内组成数个合作小组,不仅丰富班级的创意造物种类,也让班级内部也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的良好氛围。

 

学生各小组通过讨论成立创意项目,然后通过方案制定、购买意向调查、教程搜集、材料购买、产品制作、产品广告设计等一系列活动为校本课程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学校要统一印发过程记录档案册,引导学生系统地记录过程性资料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进行即时的网络记录。

3.评价以生为本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记录,利用档案袋,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而在创意造物节项目中,学生的成果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一件件创意产品,用户与市场是检验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因此我校在创意造物产品的展示评价上独辟蹊径,将权利完全交付给学生和市场。

①零距离展示

对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学校往往利用校内宣传栏、收藏室等进行陈列。这种做法就如同那些传统的博物馆、展览馆那样流于形式,与学生缺乏亲近感。相比较这种冷冰冰的陈列,创意造物节贩售活动更能体现学生作品的价值。通过一个个班级的摊位展示,我们不仅能看到学生个体的奇思妙想,还能体会到其中凝聚的班级风貌。而通过购买者和贩售者的互动,学生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和心血都得到很好的传递。

②全员参与评价

每一个学生作品背后凝聚着学生的心血,都是他们脑洞突破边际的见证。评价他们作品的好坏不应该是个别专家、领导或老师的权利,而应交给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在活动时,我校设置了投票箱,统一印发学生的选票。造物节完成后,由学校统计结果,评选精品项目收录在校本课程中。

三、凝铸校本课程,建立校本品牌

通过创意造物节项目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编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校根据这些学生自主形成的资源进行提炼升级,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今后项目的再展开、再提升提供系统的课程依据。

1.精选精品成果,提炼校本课程

①打破学科壁垒

将评选出的精品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不是简单的拷贝,在编写的时候注意整合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开发活动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

例如在《全息投影装置制作研究》这一校本课程范例中,教材编写时通过绘制全息投影装置光路图、计算反射面夹角、探究人眼原理等一系列任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链接在一起,逐步递进地解密全息,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注重创意培养

近几年来,“创意”一词不仅在教育界,在国家层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生思维活跃、创意潜力无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中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创意灯饰》这一校本课程范例中,教材编写时从灯饰材质、灯饰外形、传统灯饰技艺和新科技灯饰等模块分别展开制作项目,留足学生的创意空间,体现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形成配套资源

除了学校搜集的资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拍摄的过程性视频、搜集的图文、教程视频也不能忽视,这些材料以课程补充的形式做成电脑光盘,可形成为校本课程量身定做的配套数字资源

同时学校还要将这些资源整理存档,利用学校网站或学校微信公众号或云平台等网络渠道形成在线资源库,方便学生查阅、学习。

2.有意识建立校本品牌,推动项目二次升级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而且以它为依托,能循序渐进,积极有效地推进学校品牌的建设。

①建立品牌意识

在学校特色实践项目的打造中,学校要建立品牌意识和商品化意识,争取将手作型创意产品转为商业化产品,建立自己的能够不断传递的校园创意品牌,形成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特色实践项目。如此便可将局域的校园文创产品与社会链接,借助社会的力量为学生创意产品的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提前进行创业体验、锻炼能力并形成商业意识。

②项目二次升级

学校特色实践项目的打造是一个不断长期积累的过程。随着创意造物节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项目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以上,是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总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造物者,他们都有活化创意,展现自己的欲望。学校应该给于他们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用创意发声,向世界表态。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红安路699号
邮编:215228
电话:0512-63551925
苏ICP备2022047387号